????在中德民間交流中,流傳著這么一句半真半假的說法:“德國人像歐洲的山東人,而山東人像中國的德國人?!闭J真誠實、做事投入、理性執著、甚至有點執拗到犯軸…..似乎兩者的集體人格中總能找到不少契合點。這個話題,是在采訪途中于一家德國老餐館討論飲食的咸淡問題引發的,在座的中國人和德國人觀點大致相同,而在其他時間和場合,這個觀點也得到了相似的印證。
????120多年前,歷史的偶然,把兩者拉到了同一場景中,由此結下了不解之緣。當這個歐洲后起的工業強國利用殖民優勢將其制造技術引進青島,與中國人的吃苦耐勞等民族特性以大工業方式結合時,正如“青島制造”解說詞中所言,它構成了制造業最原始和最突出的基因特征,從此,青島一躍而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工業重鎮。
????仔細揣摩“青島制造”的發端,一個尚處于漁耕時代的海岬漁村,它被動接納機器轟鳴的境況,一定是突然而至、匪夷所思和無比艱難的。以這樣的“海外工業飛地”來強行替代和改變古老文明的種種進程和節奏,它的故事也一定是飽含憂患與滄桑。但放眼當今的現代城市,無一不是以商業繁華站立于身前,以它的工業制造支撐于身后。追溯它最初的源頭和內在演變邏輯,以及這座城市崛起的動因,正是開篇部分必須要做的工作。于是,通過微距和燈光所聚焦的一百多年前一臺西門子老電機,就成了溯源的最初的角度。當老電機再次發動、旋轉時,它黝黑幽亮的周身富有質感,發出的鳴響似乎為此片開辟了一條敘述的線索通道。
????“現代主義的原型,便利生活的創造者?!比藗內绱嗽u價德意志制造。事實上,攝制組在德國的采訪拍攝,既是一次青島制造的溯源之行,也是一次中德文化異同的比較之旅。且不論其眾多的工業品牌洋溢的堅固恒久、設計精良與審美工藝,即便一把餐刀、一只勺子、一枝鉛筆等日常生活用品,它們也照舊匠心獨到,質地優秀。而所到之處,但凡涉及當年的青島制造,翻開一件件歷史檔案照片、拍攝的一個個工業舊物,看到更多是德國人對前人所創造的成果的保護、珍視和尊重。擁有歷史的民族,才擁有未來。同理,知其來路,才有向前的底氣。反觀中國制造,我們不能再“像黑瞎子掰苞米那樣,掰一個扔一個”。不尊重前人的創造,其實就是不尊重自己。此乃紀錄片《青島制造》放在更開闊的中國制造背景的題中之意。當實體經濟逐漸成為金融危機之后,一個國家乃至城市發展的強筋建骨的支撐時,《青島制造》的應運而生,更顯自然順暢,理所應當。
????在德國機車博物館,我們翻閱了當年大量出口中國的火車圖冊和設計資料;在聯邦檔案館,我們找到了不少有關青島開埠的城建歷史資料;在奧迪總部博物館,我們感受到了著名工業品牌發展的清晰脈絡;在首次把飛機帶到青島的冒險家奧斯特的故鄉,墻上一幅紀念他的銅制銘牌,昭示著后人對他的崇敬;在漢堡比阿特工業博物館,孩子們正認真地做著有關工業徽標的手工活兒;在卡普勒家族的建筑事務所,當攝制組從青島帶去他們祖居的一片舊瓦,福林茨.卡普勒博士和德爾李希.卡普勒博士兄弟倆興奮又感動;片中原創音樂為作曲家約格先生譜寫,為感受青島工業制造的現實場景,他三度來青,在工廠車間采集音效素材…..以及熱忱配合攝制組采訪的德國研究青島歷史的專家學者——聯邦檔案館的托馬斯.門澤博士、城市規劃與建筑史專家托森.華納博士、機車歷史專家雷納.邁斯騰博士、國際博物館學會主席漢斯馬丁.辛茨博士、波恩大學馬維立教授等人,以他們的角度和觀點來審視青島制造,并在歷史追尋、佐證和懸疑解讀方面,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而因篇幅所限未能呈現的大量采訪和空鏡素材,也將是未來我臺創作此類高清紀錄片可資使用的資源。
????歷史學家們有一個觀點,“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?!卑思o錄片《青島制造》,對照一座城市波瀾起伏的制造歷史,看起來它只是一部極其短小縮略的工業簡史,它甚至不能稱之為“歷史”,而僅僅是一個當代人敘述的切口。由此,可供我們進入其中,形象化和視覺化地思索一番,從而能夠觸摸到一代代人的基因傳承和精神脈動。而那些未能呈現的部分、那些被制造歷史淘汰的老字號老品牌、那些在機器化的大生產中成千上萬的產業工人們辛勞的背影、那些曾經的創新與能量、光榮與驕傲、不屈與執著……所有這些歸于精神范疇也應有啟示意義的東西,才是一座城市乃至一個民族時時溫習和銘記的,它或許已經化入了我們的血脈之中。惟其如此,我們才不愧對于它。這也應是此片涉及的更為廣泛而或許表達得不盡如人意的那部分?
????但凡優良的工業制造,其產品質地一定洋溢著創新精神。而一部工業題材的紀錄片,應盡量克服其畫面觀感、人物狀態和敘述生硬上的天然缺陷。攝制組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和困難之所在,并努力在人物塑造、采訪場景、拍攝方式、特效特技、后期合成等諸多方面做出改變。為突出工業質感而使用的微距拍攝,為表現行業場景而采取的移軸延時,為塑造人物而運用的燈光造型,為還原視聽而制作的三維動畫和現場音效……在拍攝制作了12集紀錄片《青島時刻》的基礎上,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想拍好這部片子,想方設法做出細節上的哪怕一點點改變,從而在整體觀感和質量上有所提升,有所進步。行程數萬公里,采訪上百位當事人、見證者和專家學者,拍攝了一百多盤高清素材,一年多的日夜寒暑加班加點,從而為觀眾呈現了一部八集高清紀錄片《青島制造》。瑕疵難免,局限多多,掛一漏萬,它費時費力又看上去不那么討巧,但在電視傳播和積累及一座城市理應承載的影像檔案中,它自備一格,應有自己的位置。由此,值得欣慰。(于榮?。?/p> |